整理了下 2020 年时的自己对基金相关书籍的阅读笔记、思考记录。主要用于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梳理对基金投资的系统的知识脉络。
用多少钱做投资?
常见有两种投资算法
三分之一法
一种是“三分之一法”。很简单,把三分之一的钱用来买房地产,三分之一的钱用来投资证券市场,三分之一的钱用作储蓄或者买国债。
指头算法
另一种是“指头算法”。这种算法就是估算你应该把多少资产用于投资,把多少资产用于保守地储蓄。这个算法也很简单,被称为“指头算法”,就是说你掰掰指头就能知道答案。这是根据你的年龄来划分的,如果你是30岁,你应该至少在储蓄上投入30%的资产,而各种投资不宜超过70%;如果你是40岁,那储蓄40%,投资60%;如果你是60岁,储蓄60%,投资40%。用公式表示就是可用于各类投资的资产比例=100-你目前的年龄。
你不能把所有的钱都用来投资。你必须有充足的“应急资金”去应付万一出现的生病、失业等。这样,一旦有急事你也不用临时抛售基金去解燃眉之急。
如何计算长期收益?
72法则
在长期收益计算中,有一个简便的“72法则”。如年收益是8%,那么72/8=9,就是说9年,你的资本就可以翻一倍;如果年收益是12%,那么72/12=6,就是说6年可以翻一倍。用72除以收益率,就是资本需要翻番的大约年数。这样,在30年的时间内,如果是12%的收益,就可以翻5番,也就是25等于32倍;如果是年收益8%,30年内可以翻3番多点,还不到10倍。
115法则
“72法则”是计算翻番的时间,而“115法则”是计算1000元变成3000元所耗费的时间,也就是变成3倍所耗费的时间。计算方法还是一样,115/x就是本金变成3倍所耗费的年数。如收益是10%,那1000元变成3000元所耗费的时间就是115/10=11.5年。
如何评估一个基金的类型?
可以通过 基金投资风格箱 来进行评估。投资风格箱显示为一个3×3的矩阵。纵轴描绘股票市值规模的大小:大盘股票、中盘股票和小盘股票;横轴描绘股票的价值—成长定位:价值型、平衡型和成长型。

首先要明确的是大盘基金、小盘基金不是指基金本身的规模,而是指基金投资的方向。如果基金投资大盘股那就是大盘基金;如果投资小盘股,那就是小盘基金——这和基金规模没有关系。一个20亿元的基金也可能是大盘基金,一个100亿元的基金也可能是小盘基金。
那什么是大盘股?什么是小盘股?不同机构的划分标准是不一样的。先看晨星标准。股票规模分类:对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晨星按照总市值的规模将其股票划分为大盘、中盘和小盘3类。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将股票按照其总市值进行降序排列,计算各股票对应的累计市值占全部股票累计总市值的百分比Cum-Ratio,且0<Cum-Ratio≤100%。
大盘股:累计市值百分比小于或等于70%的股票,即满足Cum-Ratio≤70%。
中盘股:累计市值百分比在70%~90%的股票,即满足70%<Cum-Ratio≤90%。
小盘股:累计市值百分比大于90%的股票,即满足Cum-Ratio>90%。
这个定义并不容易看懂。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将股票按照其总市值进行降序排列,计算各股票对应的累计市值占全部股票累计总市值的百分比Cum-Ratio。
如何选择基金?
优先选好的基金公司
我们投资的是独立的基金,但每个基金后面都有一个基金公司。基金表面上是由基金经理来掌控,而实际上每个基金后面都有一个庞大的研究团队,包括决定投资的行业、股票范围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投资总监、研究员,他们通过研究给基金经理提供一个用于投资的“股票池”;还有进行风险控制、防止失误的风险控制委员会、督察长、督察稽核部,他们对投资环节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和实时监控。而基金经理主要是负责资产配置,构建投资组合。我很喜欢这种形容:如果基金公司像一个足球队,那基金经理是前锋,研究员是中场,而风险控制是后卫。基金公司的总体实力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每个部分都非常重要。
一般来讲,基金公司对投资都有一套严密的程序,但对于我们局外人来说,内部的流程和投资思想并不容易看到,我们所能评估的也就是它们产品的情况。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基金公司有一只明星基金并不奇怪,但如果所有基金综合情况都比较优秀,那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公司的综合实力要比其他公司强呢?
如果一家基金公司陷入某种丑闻或被揭发出违纪违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违规操作,请你一定相信,咱们在这些操作中一定是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
考察一个基金经理的重要指标就是他的从业时间。你千万不要相信一个刚刚毕业的投资专业的博士生会比一个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的本科毕业生更会打理你的钱财。
一个理想的基金经理应该同时具有股市上升(牛市)和股票下降(熊市)的投资经验。一只理想的基金应该是被同一个基金经理运营了较长的时间。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离任,那你恐怕就要对这个基金加倍小心。新的基金经理是否可以延续老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手法就是一个咱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注意资产配置比率
基金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投资策略,也就是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另一方面,资产配置,也就是一个基金中股票和债券所占的比例。
资产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的激进程度,而且资产配置是在基金发行公告里面公开披露的,并且是要由基金经理严格遵守的。
哪只更激进,也就是哪只风险更大而收益更多?其实,答案从基金公司公布的基金招募说明书中可以看到。
上投中国优势基金:“本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为基金资产总值的30%~95%,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为基金资产总值的0~50%,但现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
现金和政府债券是为了确保基金持有人正常赎回而保留的,一般都不能低于5%,否则基金就得抛售股票换取现金,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基金的投资收益,所以股票最大的比例就是95%。显然,股票比例越大,风险和收益就越大。
要不要购买新基金?
先来看看新基金的基本特点。基金公司在发售新基金前,会公布基金招募书并任命基金经理,同时一些新基金也会设定一个大概的发售规模,以防止销售规模太大,因为太大规模的基金在管理和运作上都有些问题。购买新基金的标准说法是认购新基金。认购新基金的价格都是1元/份,基金的认购费用也比基金成立以后的申购费用要低,如股票基金的认购费是1.2%,而申购费一般是1.5%。新基金认购结束后,一般有少于3个月的“封闭期”,也叫基金“建仓期”。在封闭期,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拿着这笔钱就开始按照基金招募书规定的投资策略和基金备案条件逐步投资证券市场,这称为“建仓”过程,也就是把基金的股票“仓库”建立起来。为保证基金顺利建仓,任何人在封闭期内都不能赎回已经认购的基金,也就是不能把钱拿回来。简单地说,新基金的优点是便宜;缺点一是有封闭期,二是没有历史。咱们并不知道这个基金、这个基金经理到底怎么样,当然也不会有晨星评级,不会有任何统计资料可以供我们参考。
在认购新基金之前,应该知道点什么呢?肯定是要关注一个优秀的基金公司,也要关注这个公司下面的其他老基金,还要关注新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谁,也许还要关注这个新基金的投资理念。
新基金的确有一个优势,购买成本低也就是净值低,只是1元。这样,相同的资金可以买到更多份额的基金。这是不是像订婚的聘礼?“指腹为婚”的时候,聘礼肯定少。等人家到了如花似玉的年龄,再去打主意,那当然得多花点功夫。
新基金有3个月的封闭期。没有人能预料这3个月内市场的行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市场是在一个高位或者没有很多理想的、可以投资的对象的时候,基金经理依然不得不建仓去购买股票,这同样是个风险。开放式基金本来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好的投资对象,可以随时购买、随时卖出,但封闭期就使这一优势在这段时间中荡然无存。定期存款还可以提前支取,最多损失一些利息,但基金封闭后是什么操作都不能执行的。万一咱们有急需,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钱不能动。
一只新基金通常成立半年以后才渐入佳境。客户投资新基金之后应稳定地持有半年以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分享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基金上涨期的收益。
新基金有滞涨期和上涨期,既然数据也表明滞涨期达3~6个月,那我们何不等3~6个月再购买新基金。
基金拆分是什么?
基金拆分是把原来一个老基金的净值人为地降下来,同时给基金持有人成比例地扩大基金持有份额。
指数基金是什么?
指数基金就是跟踪一个特定的证券指数,如上证指数,基本按照指数的制定方法来配置所持有的证券品种和比例,是完全被动的一种基金。指数怎么调整,基金就怎么调整。显然,指数涨多少比例,基金净值也就涨多少比例。
ETF 是什么?
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这是一种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基金品种,是按照相应指数的“一篮子”指数股票集合,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可以像股票一样随时买入卖出。ETF的申购费用和管理费不仅比一般的基金低,比许多的指数基金也低。ETF的主要缺点在于它像股票一样,买卖的时候必须缴纳交易费,而且买卖得越频繁,交易的费用相应也越高,所以ETF更应该长期持有。另外,ETF基金不存在通过大分红、拆分之类的方法进行持续营销的可能。这对那些希望投资指数基金的人有非常大的诱惑力。
FOF 是什么?
一般基金是投资股票或者债券的,而FOF则只投资基金,实际上是一个基金投资组合,即基金中的基金。
QDⅡ 是什么?
QDII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允许政府所认可的境内金融投资机构到境外资本市场投资的机制。QDII通过设立若干以外币为单位的封闭式基金,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也就是QDII基金。
QDⅡ基金,因为追踪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股市,它时间比我们晚一天,所以,净值更新比我们国家的基金普遍晚一天。但是我们股市是15点收盘,申购基金必须在15点前申请,但是晚上美股的行情又不知道涨跌,所以,需要承当一天的波动风险。有个小技巧,通过白天查看美股股指期货的涨跌,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晚上美股的涨跌,虽然不一定100%,但是有一定的关联性,比盲猜靠谱一些。
基金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在基金实际管理过程中,基金管理人将随着投资人目标期限的临近和中国证券市场的阶段性变化,逐年适时调整基金资产在股票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间的配置比例。
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
分散投资核心要考虑3个因素:相关性、收益和波动。
必须把投资组合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绝对不能把组合中的每项投资割裂来看,就像我们会把一只基金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堆独立的股票来看待一样。在建立投资组合的时候,咱们一定不要像去自助餐厅一样,东挑一盘,西舀一勺,觉得哪个好吃就拣哪个。投资组合一定要像做满汉全席一样,第一道上什么,第二道上什么,最后的又是什么,要讲究条理性。组合里面的每项投资都有它的角色和分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这样的投资组合才是好组合。在看待组合的时候,咱们最要关心的是组合的总体收益和总体风险是不是适合自己,是不是在能承受的最大风险范围内给了咱们最大的回报。
当投资人并没有对任何单一产业特别熟悉,不过他却对美国整体产业前景有信心,则这类投资人应该分散持有许多公司的股份,同时将买入期间隔开。
若你是学有专长(know-something)的投资人,能够了解产业经济的话,应该就能够找出5~10家股价合理并享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此时一般分散风险的理论对你来说就一点意义也没有。要是那样做,反而会伤害到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你的风险。
第一步,资产的组合。也就是这个投资方向的组合,包括自己储蓄和投资的比例,以及投资中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当然还可以考虑各种投资,如黄金、古董、房地产之间的投资比例。
第二步,大盘基金和小盘基金的配置。大盘基金肯定是我们的重点,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大盘股票对市场的影响是最大的,而小盘基金却是一个很活跃的部分。
更倾向于在大盘基金中大概区分偏蓝筹、平衡和远蓝筹3种形式来代替价值型、平衡型和成长型。因为一般来讲,蓝筹是低市盈率的,比较具有“价值”;而远蓝筹是高市盈率股票,较具有“成长性”。
可以采用了一种叫“核心式”的基金组合手段。也就是围绕一个核心来构建自己的资产组合,尤其是拥有3只以上的基金时。
投资组合中的核心实际上是用来保证咱们最终投资目标实现的核心部分。理论上它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可靠的,甚至会让咱们感到无聊的部分。它不大会暴跌暴涨,也不会是一个“黑马”或者“新星”,它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老黄牛”的角色,默默地拉着投资组合稳步前进。
如果可能,这个核心应该占你资产总额的70%~80%,至少也在50%以上。
除了核心部分,还有20%~30%甚至更多的部分是非核心部分。在非核心部分,完全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去尝试各种基金。如果你有一个稳健的核心,就可以尝试很高风险的其他基金,如上投先锋基金、国际配置QDII、行业基金,或者任何你看好的“黑马”“新星”作为你的非核心部分。甚至,你可以选择一些股票作为非核心部分。
一旦购买到满意的基金,最合适的持有方式是长期持有。
什么是再平衡?
如制定了自己的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是7∶3。一年以后,股票涨得快,债券涨得慢,比例变成8∶2了,怎么办?这时候要卖掉股票,买成债券。如果再过一年,遇到熊市,股票大跌,比例变成了6∶4,这时就要卖掉债券,买入股票,使比例回到7∶3。这就是再平衡。
基金招募书里要注意什么?
我们需要关心的只有很少的部分,也就是基金的投资相关章节。
基金的投资相关章节陈述了基金的投资方向和资产组合情况。资产组合尤其重要,通过这个就知道了这个基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也就是投资激进程度。股票越多,风格越激进。
基金收益的构成:“①买卖证券差价;②基金投资所得红利、股息、债券利息;③银行存款利息;④已实现的其他合法收入。因运用基金财产带来的成本或费用的节约应计入收益。
基金有没有风险?
投资基金到底有没有风险?其实基金本质上还是股票。大部分人说有风险,也有人说没风险。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对。实际上正确的答案是: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
虽然过去的业绩不能代表将来,但我们也只能依赖过去的数据去预测未来。看看1925-2002年美国77年股票交易历史。如果1925的投资1美元在大公司股票上,到2002年,收益是1775美元。在这77年中,包含了多次股市崩溃。最终的收益依然是1775倍,而同期通货膨胀是10倍。如果你真能投资 77年,显然大大的赚了一笔。平均每年收益12.2%。
但这77年中,如果你独立的看每一年,却有23年是亏本的,最大一年亏损-43.34%。在其余的盈利年份,最赚的年收益是53.99%. 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30%。
但如果你连续任意投资5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12%,最赚的为24%。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10%
如果连续投资10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0.9%,最赚的为20%,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3%。
如果连续投资20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3.1%,最赚的为17.7%。没有亏本年。
所以这就是结论,按美国的股市历史,如果你仅仅进行一年的投资,你亏的可能性是30%;如果做5年的投资,亏的可能性是10%;如果做10年的投资,亏的可能性是3%;做20年投资,就不会有亏损。
没有算过也没有见到资料,如果只进行小于1年的投资,3个月或者1个月失败的概率有多大,我猜应该和抛硬币查不多吧。
所以我认为: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
当然这些概率是对股票而言的,或者说股票基金。股票是收益最大的,也是风险最大的,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年限。当然你也可以投资债券,如果投资债券,按美国的历史,投资期在5年的时候,亏损的概率就不到5%了。当然也要看到在前面说的77年中,美国大公司债券的年平均收益只有6.2 %, 经过77年后,1美元仅仅变成了60美元。相比股票的1775美元,简直天差地别,但风险却小的多。显然,货币基金不会亏本,没有风险,但2%的收益经过77年后,1美元仅仅是4.5美元,还不抵通货膨胀。
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事情。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期限。所以股票基金最好是用来养老和子女上大学。如果你3-5年就要结婚买房子,我建议你投债券基金吧,别把老婆也赔。如果你只想投个三个月、半年,还是货币基金吧。